據《陽泉日報·晚報版》報道,盂縣路家村鎮觀溝村200戶村民利用院落空地,發展果蔬種植,形成“庭院經濟”,給農家帶來了實惠。 提到“庭院經濟”,有人可能會說,不就是在院子里種點菜、栽幾棵果樹,能成什么氣候。 以前,村里人家的房前屋后閑散地不少,“刨個坡坡,吃個窩窩”,東角一片韭菜、西紅柿,西角一片大蔥、白蘿卜,連院墻上的盆盆罐罐都栽著紅紅綠綠的辣椒,特別養眼。小打小鬧,投資不多,種著不難,吃著方便,只要手勤,就有收獲,還能貼補家用。放倒算盤算一算,雖不能創造大的收益,但有就比沒有強。 后來,家家戶戶蓋新房、住樓房,居住條件改善了,別說院子里,就是房前屋后,也被水泥無縫硬化,出入行走和衛生管理方面,的確大見成效。然而,角角落落也就不能栽種蔬菜了。至于那些老舊院子,由于無人居住,院子里長滿了草。“庭院經濟”不再被重視。 當下,受方方面面的影響,許多農戶的手頭緊了,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,吃點兒粗糧和蔬菜也要掏錢去買,的確說不過去。這幾年,我市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立足庭院基礎,因地制宜、因戶施策發展“庭院經濟”,村民又開始在“庭院經濟”上下起了功夫。 如今,留守村里的多半為老人、婦女,地遠了種著不方便,守著自家院落,見縫插針地種一些時令蔬菜,則力所能及。而且,不施化肥、不打農藥,這樣種出來的蔬菜綠色環保,自給自足,何樂而不為。對此,村里應給予支持,讓小庭院逐漸煥發出新生機。如,定期邀請相關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指導培訓,組織農戶學習先進的庭院經營管理經驗,提供一些優質種子,傳遞一些市場信息,促進小塊土地最大化利用,合理規劃實現“美麗庭園”等等。對于解決村民的“急難愁盼”而言,這些看似很小的舉措往往很有用,能讓他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,能最大程度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 這正是:庭院經濟小而全,形式多樣好上手,能讓村民得實惠,值得提倡和借鑒。(寸言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