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農民,父母這輩子最關注的事情,除了莊稼,就是天氣。
在沒有電視之前,我家有一臺笨重的收音機。那臺沉甸甸的收音機,為枯燥單調的鄉村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。每天清晨,全家人伴隨著《歌唱祖國》那雄壯的樂聲,一邊吃早飯,一邊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“新聞與報紙摘要”。再接著,午飯時的評書,晚上的戲曲和廣播劇……都在特定的時間和頻道,按部就班地播放著,精彩紛呈。那個封閉得嚴嚴實實的黑匣子,猶如一個神秘的萬花筒,為蝸居在偏僻鄉村的我們,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廣闊世界的大門,它吸引著大人孩子為它傾心和著迷。
然而任何時候,父母最在意的節目,永遠是一日數次的天氣預報。若是錯過了早晨的天氣預報,那么中午或晚上的天氣預報是萬萬不能耽誤的。特別是在重要的節氣前后,天氣變化密切關系著農事勞作,影響著莊稼的耕作與生長以及未來的收獲。有時,僅僅是兩三天的延誤就會嚴重影響收成,令人懊惱卻無法彌補。這就是農民們掛在嘴邊的諺語:“人誤莊稼一時,莊稼誤你一季?!?/p>
電視廣泛進入鄉村后,看電視就成了村民最主要的消遣方式。那時,我和弟弟尚在讀小學,父母總是嚴格控制著看電視的頻率和時間。但是每晚《新聞聯播》結束后的天氣預報,成了父母雷打不動的必看節目。每每聽著那熟悉的旋律,看著各個城市在地圖上的位置和天氣情況,我的心里總會想:中國真大呀!什么時候我也能去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呢?我更好奇在其他地方的人們,是否也和我們一樣,在相同的時間里,關注著自己和別人所處地域的天氣?
18歲那年,我懷揣著對遠方的向往離開了家鄉,乘著綠皮火車,看到了此前所不曾看過的壯麗山河。目光所到之處,由一馬平川的原野變成了群山綿延的山林,由村舍散落的鄉村變成了高樓林立的都市。啊,我終于來到了天氣預報里那些熟悉而陌生的地方,呼吸到了那些地方的空氣,聽到了那些地方的語言,看到了那些地方的風物。那些繽紛的新奇的五感,就像天氣預報里不同的天氣一樣,帶給我新鮮和驚喜。
從此,我開始關注異鄉的天氣。偶爾在電視上看天氣預報,猛然閃現家鄉那個親切的地名時,心頭便五味雜陳,酸酸的,又暖暖的。哦,原來在千里迢迢之外的故鄉,那邊的天氣和我這里完全不同。當父母頂著毒辣的太陽在干涸的田野里澆地時,我這里則是大雨滂沱;當家鄉雪花飄舞時,我身處的南國仍是花團錦簇……
那些年,父母在一封接一封的信中,向我描繪著家里的天氣,以及對我那里天氣的關注,并殷切地交代我應對當下天氣狀況的生活細節。于是,在來信與回信里,分隔兩地的我們討論最多的話題,永遠是天氣和收成:我這里的天氣和得失,父母那邊的天氣和收獲。
當固定電話和手機流行開后,我和父母的話題,仍離不開天氣。那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頭,某些隱秘的情感,和許多說不出口的言辭,就在那些話頭下暗自涌動,恰如詩人們將茂密的相思寄托于風物一般。
再后來,我和弟弟各自成家,并像莊稼一樣深深地扎根于異鄉,獨留父母長守在老家。于是,我們對天氣的關注,也由一個城市變為三個城市。你那里天氣怎么樣,我這里天氣又如何。你應該多喝水,他應該多穿衣……天氣是閑聊的由頭,也是情感傾瀉的方式。很多噴薄欲出的話語,終是張了張嘴又被咽了下去。但我早已知曉,父母對子女那沉靜而隱秘的愛,看似波瀾不驚,實則洶涌澎湃。正如我對他們的愛一樣。
在我為人父母后,才明白原來在身為農民的父母心中,子女才是他們最珍視的莊稼。如此,當孩子們遠游在外時,密切地關注著他們那里的天氣,便不足為奇了。
看著窗外艷陽高照,我不禁想:不知父母頭頂的太陽,是否也如我看到的那般燦爛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