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孤山,很容易想到白居易的詩:“孤山寺北賈亭西,水面初平云腳低。”該孤山,位于西湖的北部,后湖與外湖之間,因為孤峰聳立,景色秀麗,故名“孤山”。而我現今要說的孤山,位于盂縣秀水鎮東、西城武村北,隔著萬畝核桃園,與高神山遙相對望。也因孤峰突起,名曰“孤山”。 白居易登孤山,游錢塘湖,是在早春,旖旎駘蕩的春色,世間萬物在春光沐浴下煥發出勃勃生機,好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。我們登孤山,是在夏末秋初,夏的溫度、夏的氣味還氤氳環繞,沒有一絲秋的敗落與蕭瑟。 天陰,灰蒙蒙。這樣的天,未見得就清涼一片。果然,從車里出來,身上已覺得潮熱,孤山就在眼前。目光丈量過,高度與其毗鄰的高神山相差無幾。不過,我素來不相信自己的眼光,因為頭腦本也貧瘠得可憐,再加上沒什么生活經驗,所以,是不敢隨便發表什么斷言的。我要做的,只是低了眼睛,平了心思,隨了眾人,將眼前的孤山踩在腳下,去山頂體會“一覽眾山小”的感受。 登山的過程,實在是平常不過。因為山不算陡,也不算險,只是層層疊疊的石頭,只要踩穩了,抬腿,抽身,身子便一步步前行,目標便一步步靠近。山上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景觀,譬如大樹,譬如巨石,譬如古廟。因為沒有了牽絆,目光便不再顧盼,似乎只有一個意念,就是前進再前進。攀登的腳步不愿停歇,一念轉過,已到山頂。山,已在腳下。 山至高處人為峰,海到盡頭天是岸。站至山頂,神清氣爽,意氣飛揚。看縣城,云海縹緲處,高樓若隱若現,恍若瓊海瑤池。遠處的山嵐,如同著了深黛,一幅水墨山水畫卷緩緩流淌。如斯美景,感嘆之余,又有動車飛馳而過,將眾人的思緒與話題扯出好遠。山坡上一層層刷成白色的山石,是數不清的魚鱗坑,還有蓬勃的松樹苗,在清風中沖人點頭。有喝彩聲傳來,原來是漂亮的女詩人,將山丹丹的花粉涂在眼周,頓時眼波流轉處,顧盼生輝。這世上,任何顏料,任何飾品,也比不上這天然的著色,更令人嬌艷。 清風徐來,將上山時的炙熱一掃而光,汗水漸漸褪去,秋的清涼緩緩沁入,每一個毛孔,都舒展開來,盡情吐納這自然的清新之風。有人笑談,任何的氧吧,任何先進的洗肺機,怕也比不上這山上的新鮮空氣,更令人康健。 向孤山揮手,一行人遠走。孤山不語,孤山靜默,遺世獨立。 孤山,你不孤,你有無數的山石樹木花草,雨露滋潤,日日茁壯,在你的膝下歡歌;孤山,你不孤,有眾多的登山愛好者,正在遠方向你投來期盼的目光,希望有朝一日能融入你廣闊的胸懷;孤山,你不孤,你有優秀善良的城武村民在你的懷抱,正在富民政策的引領下,譜寫一曲曲新時代的凱歌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