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現代化住宅小區(資料圖)
村美、業興、人和,是一幅怎樣的現實圖景?走進城市“后花園”郊區平坦鎮桃林溝村,道路干凈整潔,桃樹漫山遍野。民俗文化園、桃花源里公園、花果山觀光園等景點坐落在鄉村各處,彰顯著秀美宜人的鄉村風光,一幅如詩如畫的田園景致映入眼簾。
近年來,桃林溝村在村黨委書記李乃珠的帶領下,以“產業強村、旅游旺村、生態靚村、文化興村”為目標,憑借人居環境整治夯基、產業發展鑄核、鄉村治理塑魂,走出了一條致富路,拼出了“全國生態文化村”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”“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”等榮譽。如今,桃林溝村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為引領,由點及面、由淺入深、由表及里、形神兼備,繪就了一幅產業壯大、村民增收、村容整潔、鄰里和諧的現代化鄉村振興圖景。
“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‘幸福增長點’”
過去,桃林溝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村。依靠煤炭資源,桃林溝村擺脫貧困,因煤而富的同時,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。為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,桃林溝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,栽植千畝桃林,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做足做深“桃”文章,推進桃林溝村從煤炭產業向農旅融合綠色產業轉型。
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。桃林溝村從村名里的“桃”字入手,實施“千畝桃園”工程,建設桃花源里公園、桃河民俗文化園等特色文化園……一系列建設讓桃林溝村從“黑”轉“綠”,曾經的荒山成了遠近聞名的城市“后花園”。千畝桃林枝繁葉茂,全村綠化覆蓋率達80%,四季景致各異、處處皆美景。
鄉村振興的根本是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。生態變好了,硬件也得跟上。桃林溝村大刀闊斧地實施舊村改造、基礎設施建設、鄉村環境治理等系列工程。村內道路整修、天然氣改造、旱廁改造,改善了村民居住條件;污水管網改造提升了村里污水排水能力;修建停車場、飯店、公共廁所等設施,滿足游客的需求……
為滿足桃林溝村村民和周邊商戶不斷增加的自來水需求,今年桃林溝村投資100多萬元,新建兩座泵站。眼下,位于桃林溝村喜來居北苑北側的建設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,工人們干勁十足。“目前兩座泵站建設進度過半。建好后,可以滿足全村1300多人的用水需求。”項目建設負責人孫忠介紹。
桃林溝村黨委副書記史鵬飛說,他們以桃花為根基,建設生態宜居的“綠美鄉村”,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“幸福增長點”。
“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捧牢‘金飯碗’”
桃林溝村的改變,產業發展無疑是關鍵引擎。以桃林建設為基礎,桃林溝村精準錨定方向,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融合發展之路。
桃花盛開和桃子滿枝時節,游人紛至沓來。桃林溝村適時舉辦桃花節、采摘節,為村民帶來可觀的收益。旅游經濟越辦越紅火,桃林溝村又建起桃河民俗文化園、花果山觀光園、桃花源里公園,以及空中棧道、水上漂流等景點。同時,桃林溝村挖掘傳統文化,古州家風館、桃林溝村鄉村故事館、工匠傳承館、走染坊記憶館、晉東百業風俗圖系列石刻等相繼落成。2021年,農業農村部公布“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”名單,桃林溝村名列其中。
“‘千萬工程’把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,推動鄉村煥發‘萬千氣象’,我們村就是一個生動寫照。”史鵬飛說,文旅產業的持續火熱,讓桃林溝村有了繼續發展酒店項目的想法。酒店位于桃河民俗文化園對面的停車場內,方便游客停車入住,盡享便捷。目前酒店建設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,裝修好后可吸引更多河北、北京等地的游客。
“2021年,村里圍繞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’破題,成立了陽泉桃林潤錦食品有限公司。2022年,公司的馬鈴薯雪花粉加工項目正式投產,點燃了鄉村振興的新引擎。2023年,我們繼續在延鏈、補鏈、強鏈上發力,上馬即食酸辣粉加工項目。”陽泉桃林潤錦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史曉波說,公司深耕薯類全產業鏈,先后生產出馬鈴薯雪花全粉系列產品、即食酸辣粉、手工馬鈴薯粉條等,年產值約9000萬元。
近段時間,陽泉桃林潤錦食品有限公司接連迎來“喜事”:公司生產的馬鈴薯雪花全粉系列產品被認證為“中國綠色食品”;馬鈴薯雪花全粉日產量由原來的16噸提高至24噸;新建的手工馬鈴薯粉條加工車間成功產出手工馬鈴薯粉條,首批手工馬鈴薯粉條銷售一空。
史鵬飛說,他們就是要通過發展產業,不斷壯大集體經濟,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捧牢“金飯碗”。
“讓鄉村建設有動力、見神采”
桃林溝村的協商議事制度,是鄉村治理的一大載體和見證。
“涉及村級治理的要事、難事、實事,村民都可以表達溝通,確保村民遇事有地說、困難有人管、矛盾有人化、問題有人解。”史鵬飛說,要始終保持心往一處想、勁往一處使,就要將治理寓于服務、矛盾源頭化解,聚力構建充滿活力、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格局。桃林溝村多管齊下,全力構建和諧有序、活力四射的鄉村治理新格局。
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過程中,實現鄉村治理的“同心圓”,鄉村善治起著重要作用,桃林溝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是其中典范。原大南莊村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,整村搬遷到桃林溝村,曾經的“兩家人”成了“一家人”。為了使搬遷群眾特別是脫貧戶盡快融入新環境,桃林溝村實施了一攬子保障舉措:“新村民”享受同等福利待遇;設立就業創業服務站,根據脫貧戶就業需求、結合個人情況推薦合適崗位;常態化開展農民技能培訓“授人以漁”……“景區今年新修的橋,我們命名為‘連心橋’,既寓意著‘新’‘老’村民心連心,也承載著村組織和群眾心連心、共奮進的深厚感情。”史鵬飛說。
桃林溝村一方面通過自治強基,實施先鋒示范,引導村民自覺參與村級治理;另一方面以法治護航,依托“感動山西”十大人物、“山西最美基層民警”余文琦創建的“老余調解工作室”,構建調解體系,力求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、矛盾不上交,有效提升村民安全感。此外,桃林溝村以德治浸潤人心,深入推進移風易俗,運用村規民約、紅白理事會等,破除陳規陋習,大力培育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;持續開展“十星級文明戶”“和睦家庭好媳婦”“帶頭創業新女性”等評比活動,發揮典型帶動作用,用好榜樣力量。
史鵬飛說,下一步,桃林溝村立足村民自治,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,強化正確價值導向,弘揚傳統美德,倡導文明新風,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讓鄉村建設有動力、見神采。(王嘉崧??郭雁偉)